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

考試這回事

本篇好像有點嚴肅,不喜勿入(不要繼續往下看)~

幾天前在msn問候一位女前同事,得知她的研究所考試有了成果,當然為她高興。
以同事稱呼,似乎顯得有點生疏,應該改為另一種說法:朋友,不知道她同不同意;
為了那樁考試,她離職準備了一段時間,現在考試有了成果,說考上企業管理研究所,央大這邊已經確定上榜,成大那邊還在等待最後消息。我看她考的學校都是不錯的國立大學,因此對她說:妳實在很優秀。

其實自己最近也剛完成了一次考試,不是考研究所,研究所早已讀完,而且還讀了兩間,其中一間並未完成學業。
從這裡知道,我已經考過很多試了,光研究所入學考,就有三次,除了前面談到的兩間學校,另一間考上但因為選擇工作而放棄了。以上三次考試,加上最近的國考,如果再把進幾家大公司作的筆試測驗也算進來,林林總總,也算成果豐碩。以上提到的任何一個考試,都有好的"結果",只是,這樣的豐碩成果,有點奇怪。

想到這些輾轉浮沉的日子,天色似迷迷濛濛,好像清晨剛剛下了大霧,轉眼便一目千里,晴空萬里,天空中老鷹遨翔嘷叫,白雲在悠轉,時空忽遠又忽近了......

考試亦需要戰略與戰術,人總要避免悶著頭往前衝,作無謂犧牲;
施展戰術免不了採取多種武器。
所謂武器,眾所皆知,其形式、威力琳瑯滿目,有大型的、破壞性強的武器,如戰機、戰艦,甚至極度恐怖的核武;又有遠程的精準度高的,如洲際飛彈;也有體積小而傷害範圍較小的,如槍械、砲彈、弓箭,但一樣能傷人致死,我並非武器專家,只能略提一二。
任何武器都要視情況使用,總不能拿大砲去打小鳥,端手槍去射擊裝甲戰車。經費也是需要考量的部分,經濟能力有限,更要以最經濟的方式採買武器,使每項武器達到最高效益。

既然說考試就像打一場仗,參與一場戰爭,而打仗又需要武器,那麼,武器到哪裡去買,或怎麼修練呢?
到學校進修,譬如讀研究所(在目前的社會,大學已經變成基礎),高明者也許能自行找書研讀,總之,都是為自己增強戰力、提升武器配備的好方法。
可是,好不容易提升了戰力,已經尋獲了百般武器,能不能用到,卻沒人知道。

沒聽過養兵千日,用在一時這句老話嗎?機會一旦來臨,你勢必能及時給人致命一擊,當然別人可能也配備精良武器,與妳一搏,結果互相攻堅,一來一往,勝負誰也難以料定。
可以確定的是,哪天戰事開啟了,那個沒有準備好的人,必定要成為砲灰,結果是,幾方談笑風生,幾方正如強虜灰飛煙滅。

對此,余秋雨先生說得最好,我在他的著作「借我一生」中,讀到:
任何願望,只要誠懇,並做好充分的準備,上天就會及時作出安排。

由我的親身體會,研究所裡,最重要的就是學會戰略的使用,其實這也是"指導"教授一直在教你的事,你看他的頭銜──指導教授,就知道。很少教授會直接給妳武器,他們大多要妳在短短二三年間自己組裝武器,同時摸索武器的使用方法──也就是自己找說明書來看,找不到現成的說明書,那就自己"研究"出方法,不然怎麼叫"研究所"呢!
我想,研究所與大學的最大不同點便在這裡。

戰略是最難習得的,因此也至為重要,懂得戰略,也就懂得戰爭的最高指導原則,很快,任何妳想要的武器的取得都將不成太大問題,妳終於在戰場中指揮若定,雲集風生。

讀研究所的最主要部分,在寫論文,表面上,寫論文好像不是什麼實用功夫,寫完畢通過口試以後,就丟在書架上,一放就是十幾年,於是你與論文之間,十年生死兩茫茫。其實,寫過論文(前提一定要認真的完成),它已經內化成一種能力,轉換成職場上或繼續作研究的種種思維方式、條裡以及強大的邏輯,它默默形成妳腦內的程式,運轉著,妳自己都沒發現;你開始習慣思考,以各種角度評判複雜事務,學會深思、沉著,不容易躁動,也許在深思中變了一個人,這個人是以前的妳所不認識。

反觀那些當初以為多麼重要的必修選修課程,畢業後,沒多久就忘得一乾二淨,像大學畢業一樣。

大學時代已經學會一些功夫,身上攜帶了一些武器,若再加上研究所時期習得的戰略應用,如此一來,便能擺陣、佈陣,最後達陣,衝破防線,直搗黃龍;
如果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小心掉了一些武器,那就把它召喚(call)回來,不必真的回頭去找,如果召喚不回來,那麼,再造就有,因為我們已經熟悉藍圖,懂得再造。

沒有留言: